更新日期:2022-12-19 15:08
2023年廣東歷史類615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好大學?每年高考之后填報志愿對于考生及其家長都是比較困難的選擇,今天邦博爾招生網(wǎng)整理了一些往年廣東歷史類分數(shù)在615分左右適合報考的大學,考生及家長可以當作志愿選擇的參考,最后,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選擇到合適的好學校!
一:廣東高考615分左右能上什么好大學
2022年廣東考生歷史類615分能報考的院校一共1243所,排在前10名值得推薦的有:中山大學、哈爾濱工業(yè)大學(深圳)、北京師范大學(珠海校區(qū))、暨南大學、深圳大學、西安交通大學、湖南大學、中國人民大學(蘇州校區(qū))、山東大學、中國海洋大學。
1.2022廣東歷史類615分能上的好大學名單(省內(nèi)排名)
名次院校名最低分/最低位次批次錄取概率院校排名1 | 中山大學 | 615 / 1453 | 本科 | 沖 | 15 |
2 | 哈爾濱工業(yè)大學(深圳) | 612 / 1746 | 本科 | 沖 | - |
3 | 北京師范大學(珠海校區(qū)) | 609 / 2031 | 本科 | 沖 | - |
4 | 暨南大學 | 602 / 2881 | 本科 | 穩(wěn) | 51 |
5 | 深圳大學 | 583 / 6446 | 本科 | 保 | 57 |
2.2022廣東歷史類615分能上的好大學名單(省外排名)
名次院校名最低分/最低位次批次錄取概率院校排名1 | 西安交通大學 | 611 / 1765 | 本科 | 沖 | 7 |
2 | 湖南大學 | 609 / 1976 | 本科 | 沖 | 31 |
3 | 中國人民大學(蘇州校區(qū)) | 608 / 2126 | 本科 | 沖 | - |
4 | 山東大學 | 607 / 2147 | 本科 | 沖 | 18 |
5 | 中國海洋大學 | 598 / 3423 | 本科 | 穩(wěn) | 42 |
6 | 西南財經(jīng)大學 | 594 / 4254 | 本科 | 穩(wěn) | 62 |
7 | 西北農(nóng)林科技大學 | 591 / 4691 | 本科 | 穩(wěn) | 54 |
8 | 河海大學 | 589 / 5082 | 本科 | 穩(wěn) | 37 |
9 | 中央戲劇學院 | 587 / 5621 | 本科 | 穩(wěn) | 161 |
10 | 福州大學 | 586 / 5825 | 本科 | 穩(wěn) | 79 |
溫馨提示:以上“2023年廣東高考歷史類615分可以上什么大學”參考的是往年的招生和錄取數(shù)據(jù),由于各個大學專業(yè)錄取分數(shù)不一樣,數(shù)據(jù)比較復雜,只列出了部分院校,2022-2023年的考生可前往“邦博爾招生網(wǎng)”系統(tǒng)進行更準確的查詢。
二:廣東615分歷史類適合報考的大學簡介:
中山大學
中山大學(Sun Yat-sen University, SYSU),簡稱中大,由孫中山先生創(chuàng)辦,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,是教育部、國家國防科技工業(yè)局和廣東省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,位列首批國家雙一流A類、985工程、211工程,入選珠峰計劃、111計劃、2011計劃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(yǎng)計劃、卓越醫(yī)生教育培養(yǎng)計劃、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、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、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、全國深化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業(yè)教育改革示范高校、首批高等學??萍汲晒D(zhuǎn)化和技術(shù)轉(zhuǎn)移基地、學位授權(quán)自主審核單位等。
哈爾濱工業(yè)大學(深圳)
哈爾濱工業(yè)大學(深圳)由哈工大與深圳市政府合作共建,是哈工大的一個校區(qū),是廣東省、深圳市的一所大學。哈工大(深圳)以全日制本科生與研究生教育為主、非全日制教育為輔,是首所進駐深圳招收本科生的中國九校聯(lián)盟(C9)成員、國家985工程建設高校和雙一流建設A類高校。哈工大(深圳)的前身是始建于2002年的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。
暨南大學
暨南大學(Jinan University)簡稱暨大(JNU),位于廣東省廣州市,始建于1906年,是中國第一所由國家創(chuàng)辦的華僑高等學府,是中央部屬高校、全國重點大學,直屬中央統(tǒng)戰(zhàn)部、國務院僑辦領導。是國家211工程、985工程優(yōu)勢學科創(chuàng)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,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,教育部、國務院僑辦、廣東省三方簽約重點共建大學,全國首批深化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業(yè)教育改革示范高校;入選111計劃、2011計劃、卓越醫(yī)生教育培養(yǎng)計劃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(yǎng)計劃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。